找到相关内容523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泉州宗教——佛教(下篇)

    苦,胁不沾席者四十余年。遍参名宿,旋入雪峰,谒湘和尚蒙印可,声价日腾起。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僧录鉴义白行省,请合开元百二十院为一大刹,请妙恩为第一世。妙恩慧解圆融,不以禅废教,尝注释《弥勒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787441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其二是达摩禅,它们时隐时现,饱受挫折,却很有生气地成长着。   慧思禅学在理论上最早挑战了小乘有部、地论师、成实师的次弟修证论及其二元论哲学。天台大师的圆融实相论,一心三观说的矛头即是对准二元论和次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1)

    这宗属律藏教,故以戒为宗,以为戒行清净,则定慧自立,制禁非业,则破见慧惑。《四分律》虽然原是小乘之戒律,但依道宣的意思,其义是通于大乘的。藉唯识圆妙之教旨,唱圆融三学之行仪。三聚净戒互摄通融,一戒具万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2)

    假立者为度众生,否定者为免累众生,能假立而不能否定,非佛也,能否定而不能假立,亦非佛也,惟其能假立又能否定,于是佛法乃圆融而无碍,纯粹而无瘕,佛尝说“无常苦空无我”矣,随而否定之,佛尝说“四谛十二因缘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59.html
  • 武夷山志——佛教篇

    身高58厘米,小者身高仅20多厘米。3尊玉佛白晰空明,雕艺精湛,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。寺内尚有制作精美的12字“妙趣匾”,从正中看是“大雄宝殿”,从左侧看为“诸法空相”,从右侧则成“万德圆融”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4389674.html
  • 念佛与十大愿王

    辩”。二“义无碍辩”,“法”是能诠的法相,“义”是法相所诠的道理。于一切义理无不通达。无论俗谛理,真谛理,没有不知道的;所以讲起“理”来,头头是道,圆融无碍。这就叫著“义无碍辩”。三“辞无碍辩”,“辞...

    道源法师讲述

    |念佛|大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8390090330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2002。   75.赖永海,《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—中国佛性论》,高雄,佛光山,2001。   76.霍韬晦,《绝对与圆融》,台北,东大图书出版,1994。   77.蔡仁厚,《儒家思想的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人人有一太极,物物有一太极"到"理一分殊"等哲学概念的提出,明显地是受到了中国佛教如"明心见性"、"即心即佛"以及"性体圆融"等思想的影响。可以说,宋明理学的"心性论"与佛教的佛性论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。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身口意三业清净,妄心不起,万法归一,心如止水,圆融自在,即达三摩地境界,也即即身成佛。   《楞严经》全名为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,“密因”即是整个宇宙生命的真相,因众生不悟而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同样都是理性,依三是偈主张三谛圆融,理事具足,一中具三,一遍于三,三一相即。唯识、华严两家都主张二谛是所证、所观的理与境。以上诸家对二谛的解释虽然各有其道理,但未得中观深义。三论家不同意这些观点。  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